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南天寺環保植樹 美化社區回饋大地
2025-09-30
響應「環保與心保」,國際佛光會雪梨協會主辦、北一分會承辦「2025環保與心保植樹活動」,9月28日假佛光山南天寺舉行,雪梨協會會長胡命安偕同督導、分會會長、幹部、會員及佛光童軍等近250人踴躍參加。
南天寺是社區的一分子,植樹更吸引社區居民響應參加,除凝聚與促進社區和諧,更讓居民與佛光會在合作中增進交流,培養環保意識與慈悲心;樹木的成長不僅美化環境,更象徵人人心中善根的萌芽,實現「環保與心保」的理念,讓社區更健康、和諧與充滿希望。
「每人在一生中最少要種植80-100棵樹」,佛光山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開示,植樹是小布施但具備回饋大自然的功德。佛陀一生與樹有很多因緣,如在無憂樹下誕生、在苦行林修行、在菩提樹下成道以及在雙樹間入滅等;希望大家的植樹行動能夠永續經營,給生命一個難得因緣,回饋社會,回饋大地。
為加強大家的善念與愛心,今年繼續舉行創意的「領養及歸還 (Adopt & Return)」,與會大眾踴躍領取南天寺培植的各種小樹苗,包括尤加利、枇杷、藍花楹及松樹等樹苗,滿可法師為小樹苗灑淨祈福後,再帶回家細心照料和培植,待小樹苗成長至1米,再帶回南天寺親手種植,讓樹苗在寺院中茁壯成長,成為護持寺院的一部份,也象徵著大家共同培養善根、增長福德的過程。
接著,大眾以「行禪」方式,由南天寺大雄寶殿步行至南天橋到南天大學後山草坪。南天青年書院妙哲法師帶領大家進行「立禪」修持,安靜身心,與大自然融合連結在一起,聆聽鳥聲、蟲聲、風聲及自己的呼吸聲,感受大自然的能量與祥和;並以清淨心將祝福語,如「願樹苗茁壯成長,眾生健康快樂」、「愛心溫暖隨樹苗壯茁,大眾每天愉悅自在」等寫在祈願祝福卡,掛在選擇的樹苗上。
南天園藝小組的Tom Halbert和團隊安排Plant Seeds for the Future工作坊,參與者在再生材料紙上寫下法語,將紙捲起來,加入土壤和種子,澆水後帶回家種植;Tom Halbert指出,工作坊與生活修行相同,需要在每個行為都在播下善的種子,常行「三好」,實現心靈淨化與環境保護的和諧。
雪梨協會副督導長黃勁鋒與同修李淑涓,去年領養一棵藍花楹小樹苗回家培植,今年樹苗長至1米高,再歸還寺院種植在後山,感受到「領養及歸還」;是一份生命的傳承、一顆清淨心的栽培、更是一分人間佛教的實踐。在培植的過程,不僅是培育生命,更是修心的功課。透過「環保」愛護大地,「心保」守護自心,讓慈悲與智慧同時扎根。
南一分會會長周恆彩形容植樹是發揮「慈悲喜捨」精神,植樹的環保行動,更體現了對地球和生命的慈悲之心。雪梨南區童軍童軍義工Jane Juan與Leon Tran一致認為,去年將小樹苗帶回家培植是珍貴的學習,讓孩子們體會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的道理,愛護地球人人有責,對培育孩子們的耐心與慈悲心有很大幫助。
社區居民Vonita和Summer體驗植樹能夠內外兼修,Summer領養小樹苗,用愛與平和的心境來培育它;既響應環保,亦是心靈修行的重要途徑。
南天寺是社區的一分子,植樹更吸引社區居民響應參加,除凝聚與促進社區和諧,更讓居民與佛光會在合作中增進交流,培養環保意識與慈悲心;樹木的成長不僅美化環境,更象徵人人心中善根的萌芽,實現「環保與心保」的理念,讓社區更健康、和諧與充滿希望。
「每人在一生中最少要種植80-100棵樹」,佛光山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開示,植樹是小布施但具備回饋大自然的功德。佛陀一生與樹有很多因緣,如在無憂樹下誕生、在苦行林修行、在菩提樹下成道以及在雙樹間入滅等;希望大家的植樹行動能夠永續經營,給生命一個難得因緣,回饋社會,回饋大地。
為加強大家的善念與愛心,今年繼續舉行創意的「領養及歸還 (Adopt & Return)」,與會大眾踴躍領取南天寺培植的各種小樹苗,包括尤加利、枇杷、藍花楹及松樹等樹苗,滿可法師為小樹苗灑淨祈福後,再帶回家細心照料和培植,待小樹苗成長至1米,再帶回南天寺親手種植,讓樹苗在寺院中茁壯成長,成為護持寺院的一部份,也象徵著大家共同培養善根、增長福德的過程。
接著,大眾以「行禪」方式,由南天寺大雄寶殿步行至南天橋到南天大學後山草坪。南天青年書院妙哲法師帶領大家進行「立禪」修持,安靜身心,與大自然融合連結在一起,聆聽鳥聲、蟲聲、風聲及自己的呼吸聲,感受大自然的能量與祥和;並以清淨心將祝福語,如「願樹苗茁壯成長,眾生健康快樂」、「愛心溫暖隨樹苗壯茁,大眾每天愉悅自在」等寫在祈願祝福卡,掛在選擇的樹苗上。
南天園藝小組的Tom Halbert和團隊安排Plant Seeds for the Future工作坊,參與者在再生材料紙上寫下法語,將紙捲起來,加入土壤和種子,澆水後帶回家種植;Tom Halbert指出,工作坊與生活修行相同,需要在每個行為都在播下善的種子,常行「三好」,實現心靈淨化與環境保護的和諧。
雪梨協會副督導長黃勁鋒與同修李淑涓,去年領養一棵藍花楹小樹苗回家培植,今年樹苗長至1米高,再歸還寺院種植在後山,感受到「領養及歸還」;是一份生命的傳承、一顆清淨心的栽培、更是一分人間佛教的實踐。在培植的過程,不僅是培育生命,更是修心的功課。透過「環保」愛護大地,「心保」守護自心,讓慈悲與智慧同時扎根。
南一分會會長周恆彩形容植樹是發揮「慈悲喜捨」精神,植樹的環保行動,更體現了對地球和生命的慈悲之心。雪梨南區童軍童軍義工Jane Juan與Leon Tran一致認為,去年將小樹苗帶回家培植是珍貴的學習,讓孩子們體會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的道理,愛護地球人人有責,對培育孩子們的耐心與慈悲心有很大幫助。
社區居民Vonita和Summer體驗植樹能夠內外兼修,Summer領養小樹苗,用愛與平和的心境來培育它;既響應環保,亦是心靈修行的重要途徑。
最新消息
南華大學建築系獲「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」全國創新設計首獎
2025-10-01中華佛光青年「一起桌U趣」 激發三好四給設計力
2025-10-01福國寺生活講座 健走杖帶來健康新生活
2025-10-01中區原民盛會首度南華大學登場 17校300位原青展現族群文化傳承
2025-10-01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師與禪詩6-2
2025-10-01邁阿密協會歡慶中秋 傳遞人間佛教慈善關懷
2025-09-30多倫多佛青「羽」球會友 促進聯誼交流
2025-09-30新營講堂佛光人 勇當鏟泥菩薩
2025-09-30從健走到靜心 社區婦女團體西方寺體驗茶禪
2025-09-30九個太陽VS冰皮月餅 光明寺三好中文學校慶中秋
2025-09-30
相
關
消
息